【下一线 走基层】借“光”致富 海西天峻天棚村的脱贫“妙招”

发布日期: 2021-03-23 信息来源:

本网讯 春天提着脚步上了青藏高原,布哈河开始了它的歌唱,兔狲钻出了洞穴,警惕地凝望着老鹰翅膀投下的阴影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天棚村,温室大棚内,一畦畦碧绿的韭菜生机勃勃,仿佛整个春天都浓缩在这里。

温室大棚的屋顶是一排排蓝色的光伏发电板。在高原阳光下泛着蓝莹莹的光芒。国网海西天峻县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马吉成监护,配电运检班武泽辉、马胜龙踩着人字梯登上棚顶,对光伏板的连接线路展开专业技术检查,排除用电隐患。

“蔬菜大棚春季用电很放心,这几天供电师傅们都在这里,不光上门指导,还给我们现场传授节约用电、安全用电妙招,这服务莎格增个(藏语:真好真棒)。”村民尼玛旦增竖起大拇指称赞着。

天棚村是个藏族定居安置村,曾是个深度贫困村,68户231人。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,村集体经济长期为零。为了摆脱贫困,当地政府投资建立了“光伏+大棚”的脱贫项目。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,在蔬菜大棚上方加装光伏板。上面光伏发电,自发自用,多余电量上网。温室内种植了茄子、辣椒等多种农作物,仅2020年一年村里光伏上网电量353万度电。马吉成建了个光伏扶贫服务微信群,及时掌握电站运行信息,加强电站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。定期组织党员服务队为光伏扶贫电站内部线路、设备进行测温、检查、消缺,指导用户日常维护光伏电板,检查线路,当好天棚村民的脱贫“电管家”。

天峻县扶贫办副主任扎西才让说:“大棚+光伏的模式,既节约了土地资源,又解决了供用电来源。这些年多亏了供电部门,帮我们解决不少光伏发电上的技术问题。给我们检查设备、技术指导。”

在村民尼玛旦增家里,马吉成带着武泽辉、马胜龙将温室大棚里的电动机井、刀闸挨个检查了一遍,及时更换了接触不良的插座。春耕期间,海西供电公司密切结合实际情况,早计划、早安排、早落实,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、种植基地,了解农户用电需求,帮助农户全面巡视春耕供电线路及设备,针对发现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处理,保证供电设备处于健康状态。

马吉成是回族,也是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(海西天峻)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。在他们检查线路时,有几个来找尼玛旦增的村民,马吉成和马胜龙现场当起了推销员,向乡亲们推广“网上国网”APP,教他们如何下载软件、如何查询家里用电情况、如何晓得自己为清洁能源贡献了多少。教乡亲们网上办理电费缴纳、报装用电等多项用电业务。为春耕春灌备足了“电力”,24小时畅通无阻的电力报修,更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用电保障。

信息来源:国网海西供电公司(许小萍 马吉成


相关链接